注册

首页>全民健身>正文

新学期,体育课有了新变化

来源:中国体育报    时间:2025-09-25    作者:冯 蕾 顾 宁 毛昀哲 轧学超 傅潇雯 郭思雨 张博宸

新学期开学已近一个月,许多孩子发现,校园里的体育课正悄然发生着新变化。有的学校增加了课时,每天都能见到体育课的身影;有的增添特色体育内容,将民族传统项目、新兴体育项目融入课堂;还有的引入AI设备,让运动数据更科学……这些变化,让体育课从“要我动”变成“我要动”,真正为同学们的健康成长赋能。也希望在这些改变下,儿童青少年们能尽情享受运动的快乐,拥有更健康、阳光的校园生活。

河北

河北 新鲜课程进校园 “体育课比游戏还好玩”

新学期已开学近一个月,河北各中小学的学生们发现,体育课不再是“跑圈+跳绳”的固定模式。模拟飞行、AI运动吧、冰雪运动实操等新鲜课程走进校园,让学生们直呼“体育课比游戏还好玩。”

“握住操纵杆拉升时,感觉真的在天上飞!”在河北省廊坊市大厂幸福学校的模拟飞行教室,初一学生王子轩刚结束体育课实操。教室里,模拟飞行设备整齐排列,屏幕上实时显示飞行高度、速度和航线。该校模拟飞行老师马纪乾指着课程表介绍:“新学期我们开设了模拟飞行课程,每周1课时,分理论和实操。先学航空知识、飞行原理,再用模拟器练起降、绕场,还会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模拟飞行比赛。”

马纪乾告诉记者,为开好这门课,学校暑假专门派教师参加了模拟飞行培训,还邀请模拟飞行教员和飞行员来校授课。“以前体育课总有学生偷懒,现在大家提前10分钟就来教室等,连内向的孩子都主动问‘什么时候能练模拟飞行’。”学生家长李女士也明显感受到变化:“孩子回家总说要当‘小飞行员’,还主动查航空知识,运动积极性比以前高多了。”

石家庄市新华区柏林庄学校在新学期引入了“AI运动吧”智能设备,让跳绳测试自动化。四年级跳绳课上,5名学生站在数字标识区向屏幕挥手,设备自动启动计时,实时捕捉起跳动作并计数——1分钟测试结束,大屏即刻显示“张浩然182次,动作规范;李雨桐165次,存在踮脚跳”等细节。学校体育老师郭美欢展示了教学后台:“系统能生成班级薄弱项分析,比如我们班32%的学生跳绳落地过重,这学期就增加了缓冲训练。”

张家口市崇礼区小学则依托本地冰雪资源,把滑雪课搬进了体育课。“穿上雪板站稳的那一刻,我特别激动。”四年级学生孙一诺踩着儿童滑雪板,在学校操场的仿真雪道上练习转弯。学校老师王海东说:“我们和崇礼滑雪场合作,每周安排专业教练来校授课,还在操场铺设了300平方米的仿真雪道,让学生不用去滑雪场也能练滑雪。现在全校90%的学生能熟练掌握基础滑雪动作,冬天还会组织去滑雪场实操。”

“体育课的‘新’,是让学生在运动中找到兴趣和目标。”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学校会推动更多结合地域优势的内容,开发马术、攀岩、无人机等课程,让体育课成为学生探索兴趣、提升素养的多元课堂。”(冯蕾)

北京 体育课“新”意满满 让运动融入学生日常

金秋九月,北京各中小学的操场上格外热闹,随着新学期开启,体育课正以多样“新”变化,成为学生校园生活的亮点。走进北京市丰台区纪家庙小学,暑期刚完成的体育设施改造让人眼前一亮,操场重新规划了运动区域,饮水设施和卫生间也同步升级,让孩子们的运动环境更加舒适。

这学期,纪家庙小学严格落实北京“体育八条”要求,实现了“每天1节体育课”。学校体育老师介绍,除了3节常规课,还有2节特色项目课,包含花样跳绳、轮滑、足球、武术等众多孩子们喜闻乐见的项目。学校一名六年级的学生告诉记者,自己每天都会自愿参加学校的早锻炼。“老师会带着我们练体测项目,教大家跑步的正确姿势、跳绳怎么发力才正确等,比自己练效果好多了,运动后学习精力也更足。”家长也明显感受到孩子的变化,表示“以前孩子回家总喊累,现在每天运动完,吃饭香、睡觉沉,整个人都更有活力了。”除了日常体育课,纪家庙小学还计划在新学期开展阳光体育班级联赛,篮球赛、轮滑赛、花样跳绳赛都在筹备中,还有学生们都非常期待的趣味运动会。此外,学校在新学期还在筹划举办校园吉尼斯活动,希望让每个孩子都有项目可参与,人人都能出彩。

新学期,北京不少学校都在体育教学上“玩”出了新花样。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精心打造了中医药园,同步开设中医药课程,把养生知识和体育锻炼结合起来,课后服务还启用了AI双师课堂选课,给学生多元选择。同时,学校在两个校区都建了滑雪馆,学生在校就能学滑雪、体验冰雪运动。玉渊潭中学则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特点,推出了分层级、差异化的体育教学:初一、初二学生按中考标准分三层练习,初三学生经过两年积累,差异化变小,调整为两层。“有初二学生以前总觉得体育课‘跟不上’,现在却越来越喜欢,因为老师会根据大家的水平单独指导,学生自己慢慢找到运动的乐趣,体育成绩也在往上走。”学校体育教学负责人说。

从设施改造到课时保障,从特色课程到分层教学,北京新学期的体育课正以满满“新”意,让运动融入学生日常。(顾宁)

上海 增加课时创新教学 激发校园体育活力

今年6月,上海市出台了《深化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提出保障运动时长、提升运动质量、建设“一校多品”运动项目布局等目标。如今秋季学期开启已近一月,《措施》内容的落实情况究竟如何?

课时增加是新学期体育课最直观的变化。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新学期每周开足7节体育课,其中包括5节体育与健康课和2节课后活动课,占总课时比达到20%。五年级学生黄梓荣表示,原先由于课时有限,体育老师只能以教授运动基本功为主,内容比较单调、枯燥,自己几乎没有机会在课上接触到喜欢的乒乓球和羽毛球项目。每天都有体育课后,学校得以利用课后活动课专门安排学生了解和体验丰富的运动内容。

学校分管体育工作的副书记陆倍倍说:“针对低年级学生,我们着重协调性和柔韧性练习,初步培养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面向高年级学生,我们开设羽毛球、武术、攀岩等短周期课程,学练结合,尽量满足他们多元化运动需求。学校上周末征求各方关于体育课时增加的意见,多名学生都反映并不觉得累,每天一节体育课反而让精神状态更好了。”

如果说增加课时是上海市新学期体育改革之标,创新教学则是这一变化之本。为贯彻“体育生活方式养成”的教学理念,杨浦区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积极探索并实施“全员体育导师制”,旨在搭建金字塔式体教框架。据学校体育老师胡译介绍,体育教研组是处于塔尖的核心力量,承担着体育教学的直接责任。中间一层是校内其他学科的老师,学校鼓励其将体育元素融入日常教学,使体育成为跨学科融合的范本。此外,学校还主动邀请专业运动员、体育博主、社会体育指导员等校外体育人才前来带教,扩充作为塔基的体育教学人才库。在试行的三周内,“全员体育导师制”激发了校园体育活力,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从课时增加到教学创新,从固定模式授课到多元项目体验,在上海,体育正在由传统观念中的“副科”逐渐升为课程表上的“主角”。正如一位家长所言:“当锻炼融入生活,当运动成为习惯,体育就不再只是带领孩子们跑跑跳跳,而成为他们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毛昀哲)

天津 运动氛围日益浓厚 锻炼从课内延伸到课后

新学期伊始,天津市多所中小学的体育课“悄然升级”:课时增加、项目丰富、形式创新……课堂上老师更加注重个性化指导,根据学生的体能差异制定训练计划;课后,很多学校还通过举办运动打卡等活动,让锻炼成为学生的日常习惯。新学期体育课的这些变化,不仅让校园的运动氛围日益浓厚,也让学生们在运动中收获健康、快乐与成长。

在天津市和平区岳阳道小学,记者看到,操场上足球、排球、跳绳等活动同时进行,学生们分组参与不同项目。操场一侧,低年级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热身运动,动作认真而整齐;另一侧,高年级学生正在进行足球小组对抗赛,奔跑、传球、射门,每一个动作都充满力量与激情。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学期体育课不仅要和孩子“天天见”,还要让孩子们玩出新花样——学校在常规体育课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体育延展课,既有足球、排球、武术等传统项目,也引入了橄榄球、匹克球等新兴项目,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不同类型的运动,找到自己的兴趣点。

经过近一个月的体验,孩子们的感受很多。岳阳道小学学生李依依说,多样化的体育项目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增强了自己的团队精神和自信心。“以前上体育课,我总是怕自己做得不好,不敢积极参与。但现在有了更多选择,我发现自己在一些项目上还挺有优势的,这让我更愿意尝试新事物。”她的话道出了不少学生的心声。在新的体育课模式下,学生们不再是被动接受训练,而是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课堂气氛活跃而有序。

除了课堂上的创新,天津许多中小学还将体育活动延伸到课后和周末。有的学校还推出了课后打卡活动,鼓励学生每天坚持锻。天津五十中学学生家长孙健就对课后体育活动表示了赞同:“课后体育活动丰富了运动内容、创新了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还能充实他们的课余生活,以体育带动‘德智美劳’全面发展。这也是推动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轧学超)

湖南 新学期新“体”验 激活运动内驱力

早晨7点晨训开始,湖南省砂子塘小学校园中就出现了孩子们锻炼的身影。学校分时段错峰训练,活用每个角落,让学生尽量延长在学校的锻炼时间。校长张添介绍,为弥补场地不足,学校积极拓展社会资源,与长沙市青少年宫、贺龙体育馆等专业场馆合作,开展击剑、攀岩等课程,通过“馆校合作”打破空间壁垒。此外,学校在新学期还继续推进“班班有队伍、月月有比赛”的联赛机制,班级PK、年级选拔、集团决赛层层晋级,点燃了学生、老师乃至家长的参与热情。“我们将五年级家长会直接办成篮球赛,孩子们打上半场,爸爸们打下半场,妈妈们和老师组团投篮。”张添说。

在国家体育总局定点帮扶县桑植县贺龙中学,新学期则制定了提升学生体质的一系列具体措施。高二学生谷梦媛发现,这学期体育课上,老师很少让同学们“一刀切”地完成相同强度的训练,而是分组指导,让每个人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中进步。学校体育教师陈建新告诉记者,这学期学校注重个性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体质特点和兴趣方向,提供差异化指导。同时还进一步丰富了体育课的课程内容。“除了基础体能训练和常规运动项目外,还融入像体能挑战赛、团队协作游戏等更多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的体育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小学的新学期体育课也迎来“提档升级”。据介绍,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体育运动、增强体质,学校在这学期创新推出了体育“自助餐”模式。学生可以像在餐厅选餐一样,自由挑选心仪的体育项目。课程采用“2+1”模式,即每周2节夯实体能基础的常规课,配合1节专项课,意在让学生们把项目“学精玩透”,并发展成为可以延续终身的体育爱好。目前,学生可以从足球、篮球、田径、飞盘、传统游戏、啦啦操这6个热门项目中,任选一门作为“自助项目”进行深度训练。“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运动,才能激发孩子们的内驱力。”学校体育老师说,“我们的工作是帮助他们把‘喜欢’变成‘擅长’,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让他们在玩透的过程中掌握技能、建立自信。”(傅潇雯)

陕西 课堂焕新升级 课间活力满满

新学期伊始,陕西不少学校的体育教学迎来全面升级。在西安市交大附中浐灞右岸学校,学校从课堂内容到课间活动,为学生打造多样化运动体验,助力综合素养提升。课堂上,体育教学兼顾现代与传统,新增武术、篮球等社团与特色课程:武术课上,学生身着传统练功服,练习马步、太极拳,在运动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篮球课通过系统训练与实战演练,帮助学生掌握运球、传球、投篮等技能,培养协作意识与竞技精神。同时,学校推进体育大单元教学,将零散技能整合为连贯单元。以篮球大单元为例,从基础技能到战术配合,再到实战比赛,循序渐进提升学生综合水平。

体育课上的新改变让学生们纷纷点赞。四年级学生董佳馨说:“体育课上,老师会带领大家做各种各样的小游戏,比如闯关比赛、小组接力,每次都玩得不想下课。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学会了团队合作,我很信任自己的队友,大家一起努力的过程非常快乐。”董佳馨非常喜欢武术,新学期加入的武术课程也让她开心不已。“虽然练武术有时候很累,但每次在表演或比赛时展示自己所学的动作,特别是听到大家的掌声,我就觉得所有的努力都值得。”

不仅是体育课上,课间时光同样活力满满。为了让学生走出教室、拥抱阳光,交大附中浐灞右岸学校设计了丰富的阳光体育运动。除常规广播体操外,老师们还利用校园场地,因地制宜地开展跳绳、踢毽子、丢沙包等传统体育游戏,还开发了不少“微运动”项目——“课桌操”让学生在座位上随音乐拉伸头、肩、腰,有效缓解课堂疲劳;“课间拉伸运动”则在操场设简易拉伸区,教师带领学生扩胸、压腿,放松身体……这些简单易行的“微运动”让课间10分钟充实有益,也进一步助力学生养成主动锻炼的习惯。体育教师李江昊看着操场上活力奔跑的孩子,满脸欣慰:“能为他们创造这么多有趣的运动选择,见证他们的快乐,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轧学超 郭思雨)

内蒙古 开足开好体育课 探索发展新样态

秋季学期开始前,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印发了促进中小学生体质强健的《内蒙古自治区促进中小学生体质强健十条措施》(以下简称“十条措施”),包含确保体育活动时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优化大课间体育活动等内容。在“十条措施”推动下,新学期开学近一个月,内蒙古各地校园内,体育课有了新变化。

当清晨的阳光洒进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民族实验小学的操场,六年级的孟阿腾完成一次漂亮的射门后,队友的欢呼响彻校园。练习曲棍球两年的孟阿腾今年刚随队夺得全国U12男子组冠军,他介绍:“现在我们每周有两节曲棍球课,再加上体育课,更开心了。”一旁的教练苏军补充道:“全市中小学都把曲棍球纳入课程,光我们学校就有130多个孩子加入社团。”目前,呼伦贝尔的曲棍球校际联赛有超过5000人次参与,当地“周周有训练、月月有活动、季季有赛事”的氛围让更多孩子找到自己的赛场。

走进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第四小学的阳光体育大课间,二十四节气大转盘、安全知识飞行棋、拼音识读接力赛、传统游戏对对碰等让师生们充分舒展筋骨、放松身心。学校德育副校长聂可介绍,新学期开学后,全校征集了300余幅由师生们集体设计的地面游戏与绘制内容,最终有38幅设计稿落地实施。“我们希望让学生实现‘自己的大课间自己做主’,提高孩子们大课间的参与度。游戏内容结合体育锻炼、传统文化、课本知识、生活常识,让孩子们既能感觉到乐趣,又增强了体魄。”对此,学生高若涵说:“每次踢毽子的时候全班都当拉拉队,老师还加入了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我们玩得不亦乐乎。所有游戏一周一轮换,每周的大课间都可以玩出新花样。”

“今年,全区各级各类中小学在探索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体育教学新模式,形式上既注重‘三大球’和田径、冰雪、曲棍球运动的普及提高,又充分挖掘中华传统体育类和新兴体育类运动项目,还灵活开展了跳绳、武术、旱地冰壶、轮滑等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力争2025年全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达到40%以上,2026年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达到45%以上。”(张博宸)

相关附件

0
0

热点新闻
新体育网APP下载
体育新闻移动着看
扫描二维码下载
金牌视频APP下载
体育视频、直播看不停
扫描二维码下载
青少年APP下载
更多内容,请扫描下载观看
中国国家队/TEAM CHINA
更多内容,请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观看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0120170028   发证机关: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0121676   发证机构: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ICP经营许可证:京ICP证020452号-1   京ICP证020452号-4   京ICP证020452号-10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62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103879举报邮箱:jubao@inforsports.cn
关于我们   招聘启事   ZTZX@INFORSPORTS.CN010-67103879

登  录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

注册账号
获取验证码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获取验证码
提 交

绑定手机号
获取验证码
立即绑定